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王利明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2:14:50  浏览:97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隐私权 民事权利 具体人格权
内容提要: 隐私权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关于其边界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继续研究。隐私权固然存在宪法上的基础,但是主要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它的具体属性应当是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而且应当在我国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得到规定。隐私权主要包括生活安宁和私人秘密两个方面,未来隐私权的内容也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和扩张。个人信息资料权不宜纳入隐私权的范畴,它是相对独立于隐私权的一种权利。


自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于1890年在其《论隐私权》[1]一文中将隐私界定为一种“免受外界干扰的、独处的”权利后,隐私权日益引起学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虽然对隐私的概念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但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争议。例如,在最初将隐私作为“独处权”加以理解的基础上,现代学者逐渐扩张了隐私的内涵,将其扩大到信息隐私、空间隐私以及自决隐私等领域,但对隐私权的边界究竟如何确定,人们始终未达成一致。在各国的民法判例和学说中,有关隐私概念的学说林林总总,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在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如何准确界定隐私权的概念与性质,已成为人格权制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隐私权属于民事权利范畴

从比较法上看,隐私权究竟是民事权利,还是宪法权利,不无疑问。在美国法中,隐私权概念提出后,最初是通过判例将其认定为一种民事权利。但此后,美国法院(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又通过一系列的判例,将其上升为一种宪法上的权利,创设了“宪法上的隐私权”(constitutional priva-cy),并将其归入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类型中,作为各州及联邦法令违宪审查的依据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法院根据美国《宪法》第4和第5修正案将隐私权解释为是公民享有的对抗警察非法搜查、拒绝自我归罪(self-incrimination)的权利。[2]1964年,Prosser将大量的侵犯隐私权的判例进行了归纳,从而形成了对隐私权案件的四分法。[3]1965年,在Griswold v. Connecticut一案中,正式将隐私权确立为独立于第4和第5修正案的一般宪法权利。[4]1973年,法院又在罗伊诉韦德堕胎案(Roe v.Wade)中确认堕胎自由是宪法保护的隐私权,[5]自此以后,美国法正式将自主决定确认为隐私权的重要内容。但是,美国的判例法也仍然将隐私权作为侵权法保护的一项民事权利。总之,隐私权作为美国宪法中一项基本权利之外,也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

大陆法国家在人格权发展过程中逐步借鉴了美国法中的隐私权概念,但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消化,并逐步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德国,隐私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地形成和完善。1983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做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裁判,认为对抗不受限制的搜集、记录、使用、传播个人资料的个人权利也包含于一般人格权之中。[6]因而,隐私权成为民法一般人格权的重要内容。在德国法上,虽然普遍认为隐私权属于一般人格权的范畴,但在司法裁判中,也认为隐私权属于宪法权利的范畴。因为,一方面,隐私权产生于对宪法基本权利的解释,宪法法院根据《德国基本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7]承认个人享有人格尊严、肖像权、对自己的言语的权利以及包括私密和独处在内的隐私权。[8]隐私权是宪法所保护的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保护隐私有利于实现宪法所确认的促进个人人格自由发展的目标。[9]另一方面,通过将隐私权与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建立起关联,也提升了隐私权的地位。按照德国法院的看法,依据宪法原则,私生活领域受到保护,不能公之于众。[10]因此,在德国,隐私权同时属于宪法意义上的一般人格权及私法意义上的一般人格权的范畴。[11]

隐私权的这种双重属性对于我国隐私权的相关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也有学者认为,隐私应当成为宪法性的权利,只有将隐私权提升到宪法层面,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地位,并强化对隐私的保护。[12]此种观点不无道理。应当看到,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应当对于一国公民包括基本民事权利在内的各项基本权利予以明文列举。其作用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构建一个全面的体系,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确定提供价值基础。例如,宪法确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人格平等、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这就为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价值依据。如果宪法确认隐私权,将有利于对隐私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宪法中的权利确定主要是为国家或政府设定一定的义务,如果在宪法中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则一定层面上确立了国家或政府采取措施保障公民隐私权的积极义务。从国外隐私权发展过程来看,一些国家将隐私权提升为宪法的基本权利是与所谓“国家积极义务学说”相一致的,[13]隐私成为宪法上权利可以为政府设置相应的义务,从而可以通过违宪审查机制来防止政府侵犯隐私权情形的发生,更好地促进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实现。

毫无疑问,通过宪法对隐私的保护是符合我国《宪法》的宗旨和原则的。虽然我国《宪法》未确立隐私权,但确认了公民人格尊严应受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隐私权的宪法基础。另外,我国《宪法》关于通信秘密的规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是关于隐私权的规定。可以说,民法确认的隐私权是宪法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具体化。从这一点出发,民法规定隐私权内容和宪法是不冲突的。所以,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隐私权当然具有其宪法基础。但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看,隐私权应植入民事权利的范畴,隐私权的保护应主要通过民事法律完成。将其归结为宪法权利本身并无助于隐私权的全面保护,也无法替代关于隐私权的民法规范。笔者认为,不宜将隐私权作为一种宪法权利。其原因在于:

第一,隐私权如果是一种宪法上权利,则应当在宪法中做出特别规定,这就需要通过宪法的修改来实现这一目标。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格权中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等也都是十分重要的权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生命健康权还要优先于隐私权予以保护,如果将隐私权纳入宪法予以保护,那是否上述其他的人格权也都要纳入宪法予以保护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宪法又是否有足够的容量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第二,隐私的范围非常宽泛,而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其立法是粗线条的、抽象的,缺乏具体的规定,因此不可能涵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隐私侵权类型。如果将隐私权仅限制在宪法的层面,则不利于受害人寻找法律依据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将隐私权作为私法上人格权的一种,使得被害人能够依据侵权行为的规定请求救济。[14]

第三,如果只将隐私作为宪法权利,则对隐私的保护需要启动宪法诉讼的程序。而我国目前没有宪法法院,也没有宪法法庭。由于缺少相应的救济途径,即便宪法规定了隐私权保护,那也将处于一种闲置状态,而无法得到实际运用。宪法法院、宪法法庭的设立牵涉到国家的根本体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未来如何构建仍不确定,而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是现实而迫切的,必须由法律予以充分的保护。因此,将隐私权作为宪法上权利,在实际操作上是不现实的。

第四,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官在进行裁判时,需要引用成文的法律作为裁判的依据。而目前我国《宪法》并无明确的关于隐私权的规定,因此法官无法直接通过适用《宪法》来作出裁判。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第4条规定:“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从该条规定来看,并没有将《宪法》列入民事裁判文书可以引用的范围之列,因为《宪法》并不是一般性的法律,而是根本大法。

第五,隐私权是一项具体的民事权利,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已经明确规定了隐私权是侵权法的保护对象。该法对隐私权遭受侵害的受害者提供了必要的救济方法,故没有必要在民法之外再另寻途径予以保护了。如果将隐私权理解为宪法上的权利,在受害人受到侵害时,反而不利于其寻找法律依据、获得法律保护。

第六,将隐私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予以保护并不意味着国家或政府在尊重、保护公民隐私方面就不负有相关义务。相反,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是包括国家、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体都必须予以尊重的。政府作为公权力机关,不仅不能非法侵害公民隐私权,而且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公民隐私权的实现。现实中,也存在政府违法侵犯或者限制公民隐私的行为,这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度加以规制,而无必要在此之外确立宪法上的隐私权。

二、隐私权是具体人格权

对于隐私权性质的界定,理论和实务上还存在其究竟是一般人格权还是具体人格权的争议。在美国法上,自隐私概念产生以后,一直存在着范围不断扩张,内容日益宽泛的趋向。隐私权的概念中包括了名誉、肖像等人格利益,[15]Prosser曾经抱怨其关于隐私的四种分类并不存在共同点,因而隐私本质上构成了一种集合性的概念。[16]此外,美国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其最高法院在Griswold案件中所建构的一般性的、宪法上的隐私权,似乎是受到了德国一般人格权制度的启发。[17]在德国,隐私权属于一般人格权的范畴。早在1957年,德国联邦法院(BGH)在著名的“读者来信”案中认为,自主决定权应为一般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8]此后,按照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隐私逐渐被纳入到一般人格权的保护范畴。[19]从德国隐私权发展的进程看,其具有如下两方面特征:一方面,在权利谱系上,承认了隐私权是一般人格权。按照德国学者的通说,对隐私予以尊重是一般人格权的结果和具体化。[20]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持续强调信息自决权在隐私权保护中的重要性。[21]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德国的做法,如法国自1970年修改《民法典》、增加隐私的保护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就不断地扩张,逐步涵盖了多项人格利益。[22]

在我国《人格权法》制定过程中,对隐私如何定位,是否应借鉴德国的模式,将其规定为一般人格权,不无争议。应当看到,隐私权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从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隐私已经成为人们保障自己私生活的独立性、保持私人生活自主性的重要权利。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例如针孔摄像机、远程摄像机、微型录音设备、微型窃听器、高倍望远镜、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过去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在苍蝇上捆绑录音、录像设备的技术在今天已成为现实,个人隐私无处遁身,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2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搜集、储存个人的信息资料变得极为容易,而一旦传播,所引发的后果却是任何纸质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越来越觉醒,公民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信息的保密性、生活空间的私密性、私生活的安宁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现代社会中公民要求保护自己隐私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隐私保护已经提到了一个日益重要的位置。隐私权不仅在人格权体系中,甚至在整个民事权利体系中,地位都在不断地提升。那么隐私权是否因为其重要性的提高就可以替代一般人格权概念呢?笔者认为,一般人格权是为人格权提供兜底性保护的一种权利,是人格权体系保持开放性的特殊形式,具有特定的内涵,不是哪一种具体人格权可以随便代替的。即便某些具体人格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因为其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对象,而不能代替一般人格权的作用。

应当看到,隐私权内容确实具有相当的宽泛性和开放性,这就使得它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将一些新的隐私利益纳入其中,予以保护。但是,既然隐私权是作为一种特定的人格权存在的,其内涵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不可能无限制扩张,以致涵盖所有的人格利益保护。从未来人格利益保护的发展趋势看,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新产生的人格利益都属于隐私利益的范畴。

比较法上,由于隐私权产生时人格权理论比较薄弱,具体的人格权制度也十分欠缺,因此,在隐私权出现之后,社会中若干新人格利益的保护需求被纳入到了隐私权保护的范畴。从这个角度上讲,隐私权在其发展初期的确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一般人格权的功能。例如美国法中,由于其既没有一般人格权概念,也没有具体人格权概念,因此,隐私权产生后,演变成为一个涵盖各类人格利益保护的集合型民事权利。

我国人格权制度发展趋势和上述过程存在明显区别。在我国,人格权制度产生时,就形成了具体人格权体系,隐私权只不过是具体人格权的一种。我国早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中就规定了各种具体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权利。随后逐渐在司法实践中又产生了隐私的概念,并由法律确认为一种权利。[24]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从该条表述来看,隐私权只不过是与其他人格权并列的一项权利。因此,从我国法律发展的路径来看,是先规定了相当数量的具体人格权后,再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将隐私权也纳人到具体人格权的范畴,给予全面保护。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立法者和司法者意识到,《民法通则》规定的各种具体人格权存在遗漏,因此有必要在已经确认的各项具体人格权之外,通过确立隐私权,对个人生活秘密等隐私利益加以保护。因而隐私权从其产生之初就是作为具体人格权存在的。此外在隐私权产生之前,已经存在了其他的具体人格权,隐私权不可能从内容上包括其他具体人格权,而只不过是对已经存在的具体人格权的补充,将其所遗漏的、未予规定的私人生活秘密等内容包括在隐私的范畴之中。而且,在我国,既然在立法和司法上都已经确立了隐私权作为具体人格权的地位,这也注定了其不可能代替一般人格权的法律地位。

虽然从人格权体系构建来说,我国确实需要承认一般人格权。因为目前为止,立法关于人格权的规定都采取具体列举的方式,而具体列举难免挂一漏万,不能使人格权制度保持开放性,以应对今后新的人格利益的发展。所以,承认一般人格权是必要的。但这不意味着要将隐私权提升到一般人格权的地位。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一般人格权主要是以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为内容的权利,而并非以隐私作为其主要内容。如果将隐私权作为一般人格权加以保护,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一般人格权所体现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价值理念,需要借助法官的价值判断予以具体化。而隐私通常具有自身特定的含义,较之一般人格利益更容易确定。若将其纳入到一般人格权中,反而使其权利界限模糊,不利于对其进行全面保护。

第二,在人格权体系中,一般人格权制度承担着“兜底”的任务,若将隐私权归入一般人格权制度,则必将让隐私承担人格权法中的“兜底”功能,而这将造成隐私权体系的混乱,反而不利于对隐私的保护。例如,原告将其已故父亲的骨灰盒拿回家后长期拜祭,后发现骨灰盒有误,致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此种情形涉及的并非私人生活隐私,而是人格尊严受损,应当由一般人格权而非隐私权予以保护。因此,若让“隐私”概念承担人格利益的“兜底”功能,会损害隐私权救济的确定性及可预期性。

第三,严格地讲,相对于具体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条款是法律上的“一般条款”,通常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从法律适用规则看,如果有具体条款可适用,应当首先适用具体条款,而不能直接引用“一般条款”。否则,有可能导致法官因在案件裁判中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导致裁判结果缺少可预期性。既然我国在法律上已经承认了隐私权的概念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已确立了隐私权保护的具体规则,此时再将隐私权作为一般人格权对待并适用一般人格权的规则,就属于向一般条款逃逸。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探矿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探矿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博州政办发〔2008〕43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赛里木管委会,州人民政府各部门: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探矿权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州国土资源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州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探矿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维护自治州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秩序,保障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07〕229号)和《关于探矿权采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7〕203号)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及所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探矿权申请人应是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工商注册登记的法人。

第四条 探矿权人在申请办理探矿权手续时,应首先将申报资料报州国土资源局,州国土资源局对申报资料审查合格后,向相关县市国土资源局下发征求设置探矿权的调查意见函。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对设置探矿权区域内的矿业权设置、矿业权纠纷情况进行调查,并经县市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于5日内出具书面调查意见报州国土资源局(正式文一式五份)。县市若有不同意见,须书面详细说明原因,逾期未出具书面调查意见的视为无意见。在此基础上,由州国土资源局提出拟办意见,经州人民政府审查后,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

第五条 探矿权申请人申请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时(国家或自治区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除外),提交的地质工作程度在普查及以上阶段的勘查设计或施工方案,其年度直接用于勘查区内投入的地质勘查资金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㈠ 第一个勘查年度,每个能源及金属勘查项目不得低于30万元;每个非金属勘查项目不得低于10万元。

㈡ 第二个勘查年度,每个能源及金属勘查项目不得低于40万元;每个非金属勘查项目不得低于20万元,本年度工作结束后转入开发阶段,不再延续探矿权。

㈢ 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能源及金属每个勘查年度单个勘查项目不得低于100万元。

第六条 探矿权人在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必须实施勘查作业,向州、县市国土资源局报送开工报告,并对所实施勘查项目的工作量、资金投入等内容做出承诺。逾期未实施,按照自动放弃探矿权处理;未完成承诺的,年检时定为不合格,将不予办理探矿权延续等相关手续,并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注销其勘查许可证。

第七条 坚持国家垄断矿业权一级市场,规范发展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炒买炒卖矿业权,防止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非法牟取暴利行为的发生,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凡自治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加速优势矿产资源规模勘查开发的需要,须调整或重新配置资源的,根据勘查区范围内的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下达的任务书或勘查协议(合同)确定的项目资金为基数,对原探矿权人给予合理补偿,但探矿权人转让探矿权价格最高不得超过其在该勘查区实际投入资金的5倍。

第八条 勘查单位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林业、草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护地质勘查区的生态环境及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转让探矿权必须向州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提供勘查区块、矿种、地理位置(坐标)、面积、勘查成果等资料,经州国土资源局同意,并报州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转让探矿权。

第十条 本办法由州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新闻出版企业17个工种中试行提前退休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新闻出版署关于在新闻出版企业17个工种中试行提前退休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劳动人事部《关于改由各主管部门审批提前退休工种的通知》的精神,决定在新闻出版企业的印刷和印刷器材两个行业中试行溶铅工等17个工种提前退休办法(详见附件:《新闻出版企业试行提前退休工种名称表》)。凡从事上述工种
中有毒有害作业累计满8年的,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办理退休。
新闻出版企业中的其他通用工种,在工种名称、劳动条件与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的提前退休工种相同的情况下,可参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现在试行的新闻出版企业提前退休工种的范围,是根据国家对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有关规定,结合新闻出版大多数企业现有设备、生产工艺、劳动条件确定的,如个别企业与本文所规定的生产工艺,劳动条件差异较大(或以后设备、生产工艺、劳动条件发生变
化时),不得按此文件执行。如需执行,应报我署审批。
新闻出版企业试行提前退休工种名称表
行业:印刷
------------------------------------
|序|工种|工种| 劳 动 条 件 | |
|号|名称|性质| | 备 注 |
|-|--|--|-----------------|--------|
| | |有 |工艺流程:将散铅加热熔化,用氢 | |
| |熔 | |氧化钠、硫磺洗铅、捞过浮渣(杂 | |
|1| |毒 |质),铸成铅锭。 | |
| |铅 | |劳动条件:熔铅作业全部是人工操 | |
| | |有 |作,在铅锅旁进行,铸型时铅蒸气 | |
| |工 | |大量挥发,操作工人不仅接触铅烟 | |
| | |害 |和高温,而且劳动强度大。 | |
|-|--|--|-----------------|--------|
| |熔 |有 |工艺流程:将铅锭放进铅锅,熔化 | |
| |铅 | |后注入放有纸型的浇版机中铸成铅 | |
|2|浇 |毒 |版。 | |
| |版 |有 |劳动条件:工人在熔铅锅旁操作, | |
| |工 | |手工浇版,劳动强度大,接触铅烟 | |
| | |害 |和高温。 | |
|-|--|--|-----------------|--------|
| |熔 |有 |工艺流程:将铅锭放进铅锅,加热 |此工种限于尘毒 |
| |铅 |毒 |熔化,在机械压力下注入放有字模 |治理前(指工作 |
|3|浇 |有 |的盒中。铸成铅字。 |场地空气中含铅 |
| |铸 |害 |劳动条件:工人操作时长期接触铅 |浓度超国家标 |
| |字 | |烟,工作场地噪音大,夏季温度高。 |准)在本岗位工 |
| |工 | | |作累计满8年的 |
| | | | |工人。 |
|-|--|--|-----------------|--------|
| | | |工艺流程:将刚加入二异氰酸甲苯 | |
| |铸 |有 |脂的篦麻油或聚脂放在反应釜中密 | |
| | | |封搅拌30分钟,然后倒入铸胶筒中,| |
|4|胶 |毒 |待其自然固化或在230℃烘箱中固 | |
| | | |化制成胶辊。 | |
| |辅 |有 |劳动条件:上述过程都是手工操 | |
| | | |作,在配药倒胶和打开烘箱时,接 | |
| |工 |害 |触剧毒物质二异氰酸甲苯脂。 | |
------------------------------------
新闻出版企业试行提前退休工种名称表
行业:印刷
------------------------------------
|序|工种|工种| | |
|号|名称|性质| 劳 动 条 件 | 备 注 |
|-|--|--|-----------------|--------|
| |压 |有 |工艺流程:将塑料膜放在机器上 | |
| |塑 |毒 |经胶辊涂胶、吹干,粘在印好的封 |使用有毒有害原 |
|5|料 |有 |面上,加压、使膜与纸成为一体,整 |辅材料的压光工 |
| |膜 |害 |个过程在机器上完成。压膜胶中有 |可参照此条执 |
| |工 | |甲苯、丙酮、少量二异氰酸甲苯脂。机|行。 |
| | | |器运转中,工人要续页收活、加胶、 | |
| | | |检查质量,接触甲苯等有害气体。 | |
|-|--|--|-----------------|--------|
| |凹 |有 |工艺流程:把拼好的阳图晒在事先 | |
| |印 |毒 |用4%重铬酸甲溶液敏化的碳素纸 | |
|6|版 |有 |上,过版至铜滚筒显影。吹干后用苯 | |
| |腐 |害 |墨填版,再用二氯化铁腐蚀,最后用 | |
| |蚀 | |二甲苯洗净版面胶膜和油墨。 | |
| |工 | |劳动条件:手工操作,接触重铬酸 | |
| | | |钾,三氯化铁,苯墨,二甲苯。 | |
|-|--|--|-----------------|--------|
| |电 | |工艺流程:根据印刷版材的要求, | |
| |镀 |有 |进行镀镍、镀铜、镀铬。 | |
| |工 |毒 |劳动条件:首先对镀件进行表面处 | |
|7|镀 |有 |理,配镀液药水,然后进行滚镀 | |
| |镍 |害 |(挂镀)、澡洗、砂版。在生产过程中| |
| |、 | |工人需对镀液成份和温度进行监测。 | |
| |铜 | |整个过程手工操作,直接接触硫酸 | |
| |、 | |镍、浓硫酸、硫酸铜等有害物质。 | |
| |铬 | | | |
|-|--|--|-----------------|--------|
| |塑 | |工艺流程:把制好的版滚筒装在印 | |
| |料 |有 |刷机上,通过压力把版面图纹印在 | |
|8|印 |毒 |塑料膜上。 |使用苯墨的凹印 |
| |刷 |有 |劳动条件:印刷过程中用苯、洒精、 |印刷工可参照此 |
| |工 |害 |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人工调墨擦 |条执行。 |
| | | |版、洗墨槽,工人直接呼吸甲苯气 | |
| | | |体,并且每半小时卸装塑料膜一次 | |
| | | |膜卷重70~80公斤,劳动强度大。| |
------------------------------------
新闻出版企业试行提前退休工种名称表
行业:印刷器材
------------------------------------
| | |工种|工种| |
| |序号|名称|性质| 劳 动 条 件 |
| |--|--|--|-----------------------|
| | | |有 |工艺流程:将碳酸钙、白碳黑、氧化等原 |
| | |配 | |料过筛,然后按规定计量,分盛或混盛在溶 |
| |9 | |毒 |器内。 |
| | |料 |有 |劳动条件:全部手工操作,接触碳酸钙、白 |
| | | | |碳黑、氧化镁、防老剂、硫磺、促进剂等粉 |
| | |工 |害 |尘。 |
|橡|--|--|--|-----------------------|
| | |炼 |有 |工艺流程:将天然橡胶或丁腈、氯丁、丁苯橡 |
| | | | |胶、称量破碎,放入炼胶机塑炼,逐步加入 |
| |10|胶 |毒 |配好的碳酸钙、白碳黑、硫磺等粉料,反复 |
|胶| | | |混炼成片状胶料。 |
| | |工 |有 | |
| | | | |劳动条件:操作中接触多种有毒粉尘,并有 |
|布| | |害 |少量氯气、丙烯腈等气体挥发。 |
| |--|--|--|-----------------------|
| | |掏 |有 |工艺流程:将切成小片的混炼胶料、苯溶剂 |
| | |∩ | |加入淘浆机,由机械转动搅成糊状胶浆,注 |
| | |滤 |毒 |入网中连续两次过滤。 |
|生|11|∪ |有 |劳动条件:过滤时苯气体挥发,工作场地所苯 |
| | |浆 | |浓度超国家卫生标准。 |
| | |工 |害 | |
| |--|--|--|-----------------------|
| | | |有 |工艺流程:将桶装的橡胶浆料用勺子连续盛 |
|产| |刮 | |倒在浆机循环转动的布料上,压匀、刮平、 |
| | | |毒 |至工艺厚度,同时用蒸气管加热,以挥发苯 |
| |12|浆 |有 |溶剂,直至表面干燥。 |
| | |工 |害 |劳动条件:工作场地常年温度在40.5℃~ |
| | | | |43℃左右,空气中苯浓度较高。 |
------------------------------------
新闻出版企业试行提前退休工种名称表
行业:印刷器材
------------------------------------
| |序号|工种|工种| |
|橡| |名称|性质| 劳 动 条 件 |
|胶|--|--|--|-----------------------|
|布| |硫 |有 |工艺流程:将成卷的橡胶布铺开送入鼓式硫 |
|生|13| |毒 |化机的轧辊中,通过蒸气加热,进行半硫 |
|产| |化 |有 |化、定型。然后裁后单张,分叠在架子上送 |
| | | |害 |入硫化罐加热加压进行全硫化。 |
| | |工 | |劳动条件:工作场所温度在37℃左右,并有 |
| | | | |氯气、丙烯、防老剂、苯等有毒气体。 |
|-|--|--|--|-----------------------|
| | |炼 | |工艺流程:将苯酚、甲醛送入高温反应釜中 |
|油| | |有 |(300℃),加松香、胡麻油、桐油等辅料缩合 |
| |14|油 |毒 |成酚醛树脂,再冲入煤油制刮成油墨连接料。 |
| | | |有 |劳动条件:反应中有害气体丙烯逸出。操作 |
|墨| |工 |害 | 时接触苯酚、甲醛有害物质。 |
| |--|--|--|-----------------------|
| | |配 |有 |工艺流程:将连接料与铬黄、华兰、炭墨、 |
|生| | | |环烷酸钻及附加料按生产配方进行配料,用 |
| |15|料 |毒 |搅拌机混合成油墨初始材料。 |
|产| | |有 |劳动条件:在混合过程中接触铬黄、碳黑等 |
| | |工 | |粉尘。每班配料约4500公斤,全部手工操作、 |
| | | |害 |劳动强度大。 |
|-|--|--|--|-----------------------|
| | |熔铅|有毒| |
|字|16|铸字|有害|参照印刷行业熔铅铸字工执行 |
|模| |工 | | |
|制|--|--|--|-----------------------|
|造| |电 |有毒| |
| |17|镀 |有害|参照印刷行业电镀工执行 |
| | |工 | | |
| | |工 | | |
------------------------------------



1988年10月31日